“我与都市报的故事”|我是都市报的“家里人”

2022-04-21 09:50:57 来源: 南国今报

0浏览 评论0

我叫信宝忠,今年72岁,早在1999年,我就已经和都市报结缘。

还记得1999年燕赵都市报社驻唐记者站在唐山西山道上一家旅馆,只有静宏伟、刘洪彬两位驻站记者。那时,由于没有邮箱,我只能用笔写在稿纸上,骑车十几里地给记者站送稿子。

报社搬到唐山信息大厦后,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到报社坐一坐,接触到的记者都十分热情,这也是我喜欢给都市报投稿的原因。当时,除了上班时间,周末放假我也会去报社转一转。让我没想到的是,不管是哪个时间来,报社都有记者在。前几年,都市报搬迁到高新区冀东新闻大厦后,尽管相距二十余里,我还是时常骑着电动车,去报社与记者们面对面交流。

这些年来,我提供线索和投稿的数量多达500余件。长期的接触,让我更加了解都市报,也更愿意和都市报接触。可以说越了解越喜欢,俨然成了都市报的“家里人”。

对于《燕赵都市报》,我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想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春运期间,为了让读者真实了解铁路职工保安全的第一手情况,记者进行了72个小时的全程报道。当时是我陪着记者一起去的,72个小时里,记者几乎没怎么合眼,跑前跑后,从列车状态到列车员工作状态再到旅客乘车感想等等,每一个细节都被她抓住,并且表现得淋漓尽致,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。

社区抢占车位、环城水系公共设施被破坏、公路路面坑洼不平、街头烧烤污染等等,《燕赵都市报》总是能关注到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“小事”。2002年4月3日在《燕赵都市报》一版头条刊登的,由我提供线索的题为《紧急抢救朝鲜外交官》一稿,也是《燕赵都市报》当年的一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稿。

2011年我退休后依旧和都市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。最让我喜欢的是报社广泛征集新闻线索这个环节,这搭起了都市报和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。近年来,一旦发现新闻线索,我都会第一时间提供给报社。

对都市报的感情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,是很难割舍的。希望以后都市报越办越好,越走越远。

(作者:信宝忠)

“我与都市报的故事”有奖征文正在进行中

投稿方式

1.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燕赵都市报编辑部,邮编:050013;

2.作品传至邮箱:117471854@qq.com,注明“我与都市报的故事”。

奖项设置

一等奖3名:扫地机器人

二等奖5名:夏凉被

三等奖10名:整理箱

(活动奖品由奇瑞汽车赞助)

标签: 公共设施 奇瑞汽车 骑着电动车 这些年来

[责任编辑:]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