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全球热闻】对话河北好人|王英:记录有血有肉的故事 让烈士精神世代传扬
2023-02-24 07:22:29 来源: 南国今报
省作家协会会员王英
记录有血有肉的故事 让烈士精神世代传扬
王英(左)和冀中回民支队的老战士。受访者供图
【资料图】
好人名片:王英,1970年8月出生,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,河北献县乐寿镇日新御景小区居民。作为民族英雄马本斋的同乡,2019年初,王英立志要为冀中回民支队写一部纪实作品。四年多时间里,她跑遍大半个中国,行程6万多公里,寻访了30多位冀中回民支队战士和60多位知情者。2022年9月,王英罹患乳腺癌,但她却乐观面对,准备等化疗结束后,继续踏上寻找老英雄的旅途。2022年12月,王英入选“河北好人榜”。
“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,上午10点,终于在干休所见到了冀中回民支队参谋长的后人……”2月21日,在化疗的间隙,王英乘火车到成都采访老英雄的后人。采访结束后,她在朋友圈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心得。
“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我一定会走完属于自己的‘长征’。”谈及寻访英烈及其后人的事情,王英目光坚定,“我得赶紧治好病,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!”
记者:您是怎么想到为冀中回民支队的英烈们写书的?
王英:我是在40岁的时候才开始写作的。此前,我喜欢看书、写作,但从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作家。有一次,我在一本文学期刊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,不知怎么就激起了创作欲望。在那次大赛上,我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。
从那时开始,我就开始用“王小丫”的笔名写作,此后我的作品多次获奖,还入选了各种散文选本。2018年8月,我参加了鲁迅文学院河北作家班的一个创作计划,得到了深入采写马本斋英雄事迹的任务。
在搜集冀中回民支队各种资料的过程中,很多冀中回民支队战士的形象,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。“马旋风”“马老虎”“小球儿”“金钩儿”……单从战友们给彼此取的绰号里,我就能看到一个个性格迥异、饱满鲜活的人物。另外,我从史料中获知,还有一支渤海回民支队,同样英勇善战,威震敌胆。这两支回民支队的英雄壮举,让我深感震撼、深受教育。随着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,我产生了要为这些英雄写书的念头。
做这样的决定,我知道不仅需要激情与热血,更需要坚持与付出。
记者:寻访老英雄的过程中,您遇到了哪些困难?
王英:在这个过程中,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,就是随着岁月的流逝,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冀中回民支队的英雄们,即使健在,也都年事已高,并且定居在全国各地。当然,这不是最大的困难,当时我面临的最大的困难,是如何找到这些老英雄。
为此,我想尽一切办法,自己发布征集信息,发动身边朋友帮助扩散。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,我终于从衡水一位朋友那里获知了一条线索:有一位冀中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在原兰州军区干休所生活。
刚过完年,我就赶到兰州,见到了这位96岁的老英雄。老人告诉我很多当时和战友们战斗、生活的细节,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创作素材。
从那以后,我打听到一位又一位冀中回民支队老英雄的信息,我的足迹到达新疆、宁夏、广西、河南等几十个省份。
每一次成功寻访,对我来说都很“幸运”。因为老英雄们的年纪太大了,这也让我有一种紧迫感。每次采访,我都会全程录音录像,留下宝贵的资料,还要请老英雄们打下手模。
记者:采访中有哪些让您感动的事情?
王英:感动的事情很多。在保定一个乡村,我见到了一位94岁高龄的冀中回民支队的回族女战士。我发现这位老人的右臂上文着一朵梅花,我一直犯嘀咕,这么大岁数的老人,怎么会有文身呢?原来,这朵梅花是为了在战斗牺牲时,方便辨认身份的标志。这朵梅花,让我近距离感受到这些老英雄当年的悲壮:那是何等的英勇无畏,随时准备着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慷慨赴死。
在保定蠡县桑园镇了解当年“桑园突围战”的经过时,我幸运地找到了村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。老人说,当年因为丈夫在邻村教书,自己听到枪炮响了一天,实在是放心不下,所以就冒险出村了,结果在交通沟里,她看到了一位位牺牲的战士。事过多年,老人仍旧痛惜不已:“都是年轻人呀,他们都是好孩子!”
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,一次次出发,一次次寻访,越来越多鲜活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,这让我找到了做这件事的意义。
记者:在寻访途中,您被确诊为乳腺癌,当时您有没有想过放弃?
王英:其实我没有时间想那么多。去年10月,在出差的间隙,我被查出乳腺癌,需要做化疗。刚开始化疗的时候,我特别难受,吃不下饭,后来可以吃饭了,就逼着自己吃。
我也担心过患病不能继续寻访,可一想起那些老英雄的事迹,就觉得自己还有使命没完成。我有亲友是治疗肿瘤的专家,也跟着学习了很多相关知识,而且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,我还是很乐观的。
现在我最挂念的,还是我没有完成的“长征”。我目前已经寻访到了30多位老英雄,又新掌握了好几位老英雄的信息,所以我必须得赶紧治好病,走完属于我的“长征”。(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)
[责任编辑:]